公告版位

念珠菌是一種外表看起來很像酵母菌的黴菌,之所以會稱為「念珠」的原因,是這種菌會不停的發芽,長出一顆顆像念珠一樣圓圓的孢子,也會長出長長的菌絲,這是它的特徵。

案例:王太太是一位忙碌的職業婦女,小寶寶出生之後,就托給附近一位退休在家的趙太太那裡照顧,平常上班的日子,王太太偶爾下班之後,會順道去探望一下自己的小寶寶,只有在週末、星期假日才帶小寶寶回家享受天倫之樂。

在小寶寶三個月大之前,一切尚稱平安,四個月大的時候,天氣漸漸轉熱,小寶寶的屁股禁不起整天悶在紙尿布裡,常常會潮紅,幫忙托嬰的趙太太經由隔鄰陳媽媽熱心的推薦,送了一支她家小弟以前用剩很有效的尿布疹藥膏,耐心地為王小弟擦了五天,但是紅屁股仍不見好轉,趙太太心想陳媽媽給的藥膏可能放太久,所以失效了,便急忙跑到巷口的藥局,又買了另外一支藥局老闆說「很強」的藥膏,誰料抹了五天,原來紅色已漸消褪的小屁股,反而出現一小粒、一小粒紅色的隆起丘疹,夾雜其中,有的是小膿包,周圍還環繞一圈如花圈狀的脫皮落屑,趙太太看了這些變化,不敢絲毫怠慢,趕快通知尚在上班的王太太,帶了小寶寶到醫院去就診。

醫生一看就告訴王太太,王小弟患的是尿布型念珠菌感染,王太太聽了這個病名,心中大為不悅,暗想:「我都已很大方的提供免洗紙尿布給小寶寶使用了,居然寶寶的屁股上還會長出念珠菌?這些念珠菌,一定是趙太太每天早晚在家裡誦經拜佛,手中拿的念珠不乾不淨,才會長出念珠菌,再加上她摸完佛珠後沒有洗手,就替我心愛的小寶寶患尿布,才會染到這種病。」此時,她雖然口中沒有說出,但是她不悅的神情早已溢於顏面,尤其是她不經意的瞪著趙太太手中那串佛珠時,也是聰明人的奶媽趙太太,心中早已明瞭孩子的媽在想甚麼,其實她也是滿腹委曲,她又何嘗對王小弟掉以輕心過,一有異常便立刻替他抹藥,沒有效還自掏腰包幫他買藥塗抹,但是也不知道為甚麼,竟會長出這些不明不白的念珠菌,因為自己理虧,只好噤若寒蟬。

這時王太太實在忍不下去,就直截了當的問醫生,這些念珠菌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醫生很技巧地笑著回答:「念珠菌在空氣中原本就存在著,遇到寶寶濕濕熱熱的小屁股,因為很適合它生長,就定居在小屁股上,治療的方法是只要擦藥,就會很快恢復。」說完之後,還對趙太太眨眼,王太太才心甘情願的抱著小寶寶回家。

由上述這個案例,我們來逐一的探討下列問題:

‧甚麼是念珠菌?

念珠菌是一種外表看起來很像酵母菌一樣的黴菌,在人體最常見的念珠菌是白色念珠菌,所以會稱為「念珠」的原因,是這種菌會不停的發芽,長出一顆顆圓圓的像念珠一樣的孢子,也會長出一條長長的菌絲,這是它的特徵,與念佛用的念珠是八竿子也搭不上一點關係。

‧哪裡可以發現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常寄生在動物身上,正常人的身體上也不例外,有人研究,在正常人的口腔及消化管道內也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比例為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在女性的陰道內常可以發現白色念珠菌寄生,在環境中尤其是醫院裡也常可以培養出白色念珠菌。但是要念珠菌產生致病力,還需要一些發育良好的條件,例如高溫多濕的皮表面、有受傷的皮膚,或者像肥胖的人在摩擦的部位、流汗較多、常要接觸水的人。此外,皮膚表面比較潮濕,或是有糖尿病、營養障礙、維生素缺乏、酗酒、衰弱、抵抗力較差的人,其他像常服抗生素、副腎皮質荷爾蒙或免疫抑制劑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轉貼自母乳花園=

養幼兒也餵母乳,到底好處在那裡?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母親選擇餵母奶,其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餵母奶這件事出乎原先料想的好,因而她們願意比一般餵母奶只餵幾個月還要餵得更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長久以來一直鼓勵母親要餵新生兒吃母奶兩年或更長的時間,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目前也在其正式的政策宣導文件中載明,小兒科醫生應鼓勵母親們哺乳至少一年,其後則視母子雙方的意願,盡可能能餵多久就餵多久。連加拿大小兒醫學社(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最新的幼兒哺餵狀況報告中也指出,女性願意哺餵母乳兩年或更長的時間。餵母奶持續三年到四年,直到現在在全球的許多地區仍是一件平常的事;餵幼兒吃母奶對許多不同文化社會來說,也事屬平常。

◎為什麼要餵母奶超過六個月?

很簡單,因為媽媽和寶寶們通常都非常享受餵母奶這件事,所以幹麼要終止這麼令他們雙方感到愉快的一種關係呢?

◎但是很多人說,超過六個月以後還餵母奶,對嬰兒來說沒有營養價值。

也許有人這麼說,但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許多人把這項錯誤觀念琅琅上口,正好顯示出我們社會中有太多的人對於母奶太過於無知。母奶本質上就是一種<奶>,即使小孩已經超過六個月,即使母親已經開始泌乳超過六個月,母奶之中當然還是含有蛋白質、脂肪、以及其他在營養上重要且適當的成份,是人類的寶寶及幼兒所需要的。母奶也會持續含有免疫因子,可以幫助小孩提高抵抗力。事實上,母奶中所含的某些能夠保護小孩免於感染的免疫因子,它們的含量在哺乳第二年所分泌的的乳汁中比第一年還要多。這個事實其實反應出幼兒生命過程中自然的需要,因為超過一歲的幼兒比一歲以前的幼兒,活動範圍大得多,也曝露在更多的感染源之中。母乳仍然含有必須的成份,能夠持續幫助一歲以上幼兒的免疫系統逐漸發展成熟;這些成份也有助於大腦,消化道及其他器官的發展及成熟。

同時,資料指出,白天扥給別人帶的小孩,如果仍餵食母奶,他們遭到嚴重疾病感染的比例遠低於那些扥他人帶但是沒有餵食母奶的小孩。對於職業婦女來說,餵母奶等於小孩抵抗力強、身體健康;小孩健康,她就不必花太多時間請假照顧生病的孩子。因此持續餵母奶,反而是比較不干擾母親回到職場工作的一種養育選擇。

可笑的是,配方奶公司的行銷廣告一直鼓吹大家至少要餵嬰兒吃一年的配方奶(這是一種不太完美的母乳仿造品),卻暗示母乳(配方奶努力仿造的對象)只需要餵半年或更短的時間就可以了;仔細一想,你就會知道這是多麼荒唐的邏輯。配方奶廣告總是說「母奶是新生兒的最佳營養來源」卻故意不提母奶也是人類幼兒的最佳食品。惡劣的是,太多所謂的營養專家,竟然也接受這種說法。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意DIY 輕鬆料理10道母乳副食品

一般民眾以為母乳到六個月後,就沒有營養價值,其實是錯的!六個月後的母乳不是沒有養分,而是需要藉由副食品的補充,讓寶寶獲得更豐富的營養。台灣母乳協會發揮創意,教媽媽將多餘的母乳,DIY製成副食品,非常有趣!

文/施名玥 資料提供/社團法人台灣母乳協會.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營養分析/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法健營養系助理教授陳怡君博士 烹調與攝影/潘若琳 餐具提供/八彩日本料理

母奶副食品的餵食原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六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之後,副食品添加一開始,以少量、一次以一樣為原則,觀察寶寶的反應後,逐步增加食物的多樣性。

6~8個月每天餵食2~3次,9~24個月每天餵食3~4次,並視需要增加一至兩次的營養小點心,更進一步來說,由副食品所得到的熱量,在6~8個月大約200大卡/天,9~11月約300大卡/天,12~23個月約550大卡/天。

隨著寶寶的成長,母奶不再是寶寶熱量的主要來源,但是持續哺乳好處多,母乳仍舊提供活細胞、營養與抗體,持續保護您的寶寶。

經濟營養的副食品

台灣母乳協會表示,本文食譜較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

對於6個月的寶寶來說,把地瓜蒸熟,加一些母奶(台灣母乳協會的媽媽建議,用現擠的方式更新鮮喔!)就是很棒的副食品;同理可證,木瓜刮下來加上母奶;香蕉刮細加母奶也都很不錯!除了含豐富營養,也增加寶寶的適口性(寶寶會比較願意吃)。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身訓練法(4-6個月)

嬰兒的發展原則是:由頭部往腳部發展(由上往下),順序為 抬頭àà坐立à爬行à站立à走路。 

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媽咪能在最佳的時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喔。

 

寶寶會翻身的時間快慢幅度較大,有些4個月左右寶寶己經開始會翻身囉!而有些7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會翻身呢。翻身需要一點技巧,肌肉須要有足夠的力量才翻得過去,大約一個多月後,寶寶4個月大時,才真正完成他人生的第一個翻身。

我國嬰幼兒姿勢改變與移動身體能力的發展常模

 

動作項目

5%

50%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睛的清理:寶寶有時會有眼屎,哭過的淚水會形成白色物體年在眼睛上,此時要把水注入臉盆,把棉花或是紗布浸濕,稍微擰乾之後,固定寶寶的臉蛋,由眼角向眼睛末梢擦拭掉污垢。
耳朵的清潔:不需幫寶寶掏耳朵,只要用棉花棒沾上水,清理耳穴入口和耳殼的污垢即可。 
鼻部的清潔:寶寶一旦鼻塞,寶寶就不易順暢的吸奶,固定住寶寶的頭部,把棉花棒以旋轉的方式清除掉鼻子裡的髒東西,若鼻屎太硬的話,就用水沾濕棉花棒,使污垢軟化後再清掉。 
指甲的修剪:寶寶的指甲過長,有時會自己抓傷臉和皮膚,所以一週內必須幫榜榜修剪兩次,使用專為嬰兒設計的指甲刀,注意不要剪得太深。

棉花棒的選擇要用BABY使用的小頭棉花棒才能進得去寶寶寶的鼻子喔,在便用時可以盡量握靠近棉花棒的棉花處就不怕寶寶亂動,而不小心搓太深囉

使用嬰兒油(成份若為礦物油其實容易阻礙毛細孔讓皮膚不能呼吸)及痱子粉(成份是滑石粉會讓寶寶氣管容易過敏),可以用『蘆薈膠』代替,保濕又可消除紅腫刺痛癢,這也是為何尿布都會添加蘆薈成份的原因囉!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寶寶因為摔倒傷到頭部,

也許只會在頭部腫個包,

爸爸媽媽不要用力去搓揉,

以免造成更嚴重的血管受傷,

瘀血腫的最好處理方法是冰敷兩天

但寶寶跌倒也可能造成腦震盪,

腦震盪的症狀是,

受傷後會有一小段時間會目眩、茫然、失去知覺,

然後逐漸醒來,在24~48時之內,

可能會有噁心、嘔吐、頭痛、頭暈,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研究顯示,

大部分的寶寶是在13-15個月之間開始學會走路,

所以寶寶再12個月大還不會走,是很正常的。

寶寶何時開始會走路,

和基因集體格發育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營養不良或是欠缺刺激的環境,

也會延緩寶寶學走路的時間,

比如寶寶一開始學走路就摔的很慘,

會促使寶寶不敢放開大人的手,

或是整天坐在嬰兒車理,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滿月後,

就可以讓寶寶到戶外去,

接觸室外的新鮮空氣,

可以刺激皮膚以及黏膜,

並可以適應氣溫變化,

增加抵抗力,

陽光可以幫助寶寶體內產生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使骨骼強壯。
 

      戶外活動的時間一開始,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宋文舉主任

需要,但勿自行為之,應定期請醫生清理。耳垢(屎)是外耳道內面皮膚腺體的分泌物、皮膚的落屑、及灰塵所混聚而成的固體塊,每個人都會有,質與量因人而異,與遺傳亦有關,其顏色由黃白至深褐,質由黏稠(油耳垢)至乾燥(乾耳垢),兩者都屬正常,和疾病無關。

耳垢對人體的好處在於:

1.它可區隔外界的細微異物,使其不易深入耳內。

2.它因含有腺體的分泌物及免疫蛋白,所以稍帶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吐奶與溢奶有何不同?
吐奶與溢奶的最大差別在於吐奶是有很明顯的嘔吐動作,是屬於病態性的,通常會持續且次數逐漸增加,甚致會引起體重降低或電解質不平衡(如胃幽門狹窄或十二指腸阻塞等),而溢奶則是因生理性的胃食道括約肌關閉不良引起,出生一個月內大部份小朋友或多或少均有輕微的溢奶,隨著時間在三個月過後會逐漸好轉,若表現太頻繁或太久則宜由醫師診治。
寶寶常常會吐奶(溢奶),怎麼辦?
  首先須先區分是「吐奶」還是「溢奶」,如果是溢奶,多為良性胃食道流所引起,處理方式是:
(1)增加排氣時間及改變排氣姿勢。
(2)餵奶時可中間先排氣再餵。
(3)排氣完抱30分鐘,且置於床上宜上半身抬高且右側躺。
(4)最後則是換低溢奶粉,或使用藥物。
(5)若嚴重才考慮開刀矯正胃食道處的括約肌。
當您無法分辨小寶寶是一般吐奶或是因腸胃問題所起的病理性吐奶時,別忘了有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可幫您診斷及處置。
小寶寶感冒也會引起吐奶嗎?
   感冒時有時會引起吐奶,但原因可能有數種,最好能由小兒科醫師診治。舉例來說,咳嗽厲害時會引起吐奶,喉嚨發炎或有痰也會刺激引起嘔吐,若是合併胃炎的感冒也會引起嘔吐,故宜解決根本問題,才能改善吐奶。
小寶寶由鼻孔溢奶,是正常現象嗎?
由鼻孔溢出牛奶的原因大概與一般的溢奶原因類似,若不嚴重則依前述原則處理,如沒改善或更嚴重時,宜儘速就醫。

 

 


小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